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经典之作——《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当时他已年过五旬,长期漂泊在外,身体状况不佳,生活也十分困苦。然而,尽管如此,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声呼啸,天空辽阔,猿猴的哀鸣更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接着"渚清沙白鸟飞回",清澈的水边,洁白的沙滩上,鸟儿翩翩起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写秋天树叶纷纷飘落以及长江奔腾不息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万物变迁的主题。这两句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常常被后人引用。
然后,我们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诗人感叹自己常年漂泊在外,每逢秋日更是倍感悲伤。而"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晚年体弱多病,却仍坚持登高远望的情景。
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慨人生的艰难与痛苦,使得两鬓斑白,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登高》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它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