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实施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多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最新的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以下是对各类疫苗接种时间及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乙肝疫苗(HepB)
出生时接种第一剂,1月龄时接种第二剂,6月龄时接种第三剂。对于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尽早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二、卡介苗(BCG)
出生时接种。用于预防结核病,尤其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
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与减毒活疫苗(OPV)
2月龄开始接种IPV,3月龄、4月龄、4岁时分别接种OPV。这两种疫苗联合使用可更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
四、百白破疫苗(DTP)
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一剂,18-24月龄加强免疫一剂。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五、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
8月龄接种一剂,18-24月龄加强免疫一剂。用于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六、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接种两剂,间隔7-10天;2岁时加强免疫一剂。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七、A群流脑多糖疫苗
6月龄接种两剂,间隔3个月;3周岁加强免疫一剂。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八、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接种一剂。用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以上即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的主要内容。请各位家长按照规定的时间带孩子到指定地点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共同构建免疫屏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