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意解析
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以设问的形式开篇,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举起酒杯,向着广阔的天空发问,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紧接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将视线从地面拉向遥远的天际,想象着月宫中的景象,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超然的氛围。
中段:“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在这部分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脱离尘世纷扰、飞升至月宫的愿望。“我欲乘风归去”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即便身处仙境般的美好环境,也可能因孤独寂寞而感到不适。这种复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既渴望超越现实却又难以割舍人间温情的心理状态。
后半部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半部分则转向具体的情景描写和个人情感抒发。通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等细腻生动的画面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夜未眠、独自赏月的状态。接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看似埋怨月亮无情,实则是借物抒情,感叹人生聚散无常。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了全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祝福和美好祝愿。
艺术特色分析
1. 情景交融: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如“转朱阁,低绮户”),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探讨(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 语言优美:词作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尤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句子,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3.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亲情的怀念还是对人生的感悟,都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总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独特的构思、丰富的内涵以及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咏月词,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关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与欣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关于生活态度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