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5:44:00

《核舟记》是明代作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件雕刻精美的核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创造力。本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目之一。

一、基础知识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奇巧人:

答:指技艺高超的人。

(2)罔不因势象形:

答: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形状,模仿某些东西的形状雕刻出来的。

(3)尝贻余核舟一:

答: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4)盖大苏泛赤壁云:

答:原来是苏轼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答:判断句,结构为“……为……”。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答:数量表达句,表示长度和高度的大致数值。

3. 翻译下列句子:

(1)“舟尾横卧一楫。”

答: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答: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1. 文章开头提到“奇巧人”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称他为“奇巧人”?

答:指的是王叔远。因为他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刻出精美的作品,技艺高超,令人惊叹,所以被称为“奇巧人”。

2. 作者是如何介绍核舟的?请简要概括。

答:作者先总述核舟的大小和主题,接着按空间顺序从船头到船尾逐层展开描述,详细刻画了人物、器物和细节,突出其工艺之精妙。

3. “嘻,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赞叹和敬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惊奇和感慨。

三、拓展与思考

1. 你认为《核舟记》中的核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答:核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也展示了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艺术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类似的“微型艺术品”,你会选择什么题材?为什么?

答:我会选择“西湖十景”作为题材。因为西湖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历史底蕴,适合用小巧精致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四、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练习

1. (1)技艺高超的人;(2)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形状,模仿某些东西的形状雕刻出来的;(3)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4)原来是苏轼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2. (1)判断句;(2)数量表达句。

3. (1)船尾横放着一支桨;(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1. 指的是王叔远。因为他能在极小的桃核上雕刻出精美作品,技艺高超。

2. 作者从整体到局部,由前到后,依次介绍了核舟的结构、人物、动作和场景。

3. 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赞叹和敬佩。

三、拓展与思考

1. 核舟展示了工匠的技艺、想象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示例:选择“西湖十景”,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美感,适合用微型艺术表现。

如需更多相关练习或深入解析,请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