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吊屈原赋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吊屈原赋原文及赏析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9:18:59

吊屈原赋原文及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屈原以其独特的诗风与深沉的情感,成为后世文人敬仰的对象。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的作品《离骚》《九歌》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而贾谊在汉代所作的《吊屈原赋》,则是一篇以哀悼屈原为主题、寄托自己情感与理想的文章。本文将对《吊屈原赋》进行原文呈现与深入赏析。

一、原文

> 吊屈原赋

> 谊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怀屈原,因以自伤,乃作赋曰:

> 侧闻屈原,自沉汨罗。忠而见疑,信而见谤。

> 羁于谗口,卒死于江。虽有贤才,不遇明主。

> 吾悲其志,哀其不遇。愿托孤鸿,寄此心曲。

> 感彼远游,思君之故。

> 哀时俗之多变,叹吾身之独苦。

> 愿乘风而归去,弃尘世而长往。

> 遂发愤以自尽,终抱石而沉江。

二、赏析

《吊屈原赋》是西汉文学家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期间,路过湘水时,感念屈原的遭遇而写下的抒情散文。全文虽短,却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自身处境的感慨。

1. 情感的共鸣

贾谊与屈原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才华横溢,却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屈原投江自尽,贾谊则在长沙郁郁不得志。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在文中得到了深刻体现。贾谊借吊屈原之名,实则是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

2. 语言的艺术

文章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浓烈。如“忠而见疑,信而见谤”一句,道出了屈原悲剧的根本原因——忠诚却被误解,正直却被诽谤。这不仅是对屈原命运的总结,也暗含了贾谊自身的遭遇。

3. 思想的升华

贾谊在文中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思,还通过对屈原精神的赞美,传达出一种高洁的人格追求。他希望像屈原一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操守,不随波逐流。

4.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吊屈原赋》虽以悼念屈原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贾谊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明君贤臣的渴望。这种“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价值。

三、结语

《吊屈原赋》不仅是一篇悼念文章,更是一首心灵的挽歌。它凝聚了贾谊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悲悯情怀,也能体会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守。

在今天,当我们重读这篇作品,依然能从中汲取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坚持,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宝贵的财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