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词不仅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句,也因其深情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被广泛传颂至今。
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们能够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轮明月。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常用来象征团圆、美好与思念之情。
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美好、圆满的祝愿。尽管身处异地,但只要心中有爱、有牵挂,就能通过同一轮明月传递情感,达到心灵的共鸣。
二、全诗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如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因思念弟弟苏辙而作。当时他被贬至密州(今山东诸城),正值中秋佳节,面对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借月抒怀,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2.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全词情感起伏跌宕,从对月亮的疑问,到对人生的感慨,再到对亲人的思念,层层递进。
- 哲理深刻:苏轼在词中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难免有悲欢离合,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不必强求完美。
- 语言优美:用词典雅,意境深远,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又有现实主义的思考。
3. 主题思想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虽然现实中无法团聚,但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共鸣来弥补距离带来的遗憾。
三、结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对亲人的祝福,更是对世间所有离别之人的慰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亲情、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消逝,反而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更加珍贵。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彼此的心灵。让我们珍惜当下,感恩相遇,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人间有情人都能“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