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大班科学教案:蜡烛燃烧的现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大班科学教案:蜡烛燃烧的现象,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21:09:38

大班科学教案:蜡烛燃烧的现象】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了解燃烧的基本现象和条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安全用火意识。

二、活动准备

- 蜡烛若干(提前准备好,确保安全)

- 火柴或打火机(教师操作,避免幼儿接触)

- 小玻璃杯或透明容器

- 书本或小石块(用于支撑蜡烛)

- 实验记录表(画有“蜡烛”、“火焰”、“烟”等简单图案)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蜡烛吗?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光?”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激发兴趣。接着出示蜡烛,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实验操作(15分钟)

- 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以及蜡油的变化。

- 提问:“蜡烛燃烧时,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气味?”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 教师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玻璃杯中,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火焰会熄灭”。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如“火焰是黄色的”、“蜡油会变软”、“火焰会慢慢变小”等。

- 引导幼儿理解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提醒他们注意用火安全,不随意玩火。

4. 延伸活动(5分钟)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其他燃烧现象,如灶火、电热器等,并在下次活动中分享。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了蜡烛燃烧的基本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孩子们不仅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初步建立了安全用火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思维。

五、温馨提示

- 实验过程中,教师需全程监督,确保幼儿远离火源。

- 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避免残留火种。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常规科学教学设计,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编写,尽量降低AI生成痕迹,符合教育实践需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