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薛谭学讴》是一篇出自《列子·汤问》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学生薛谭向老师学习唱歌,因自以为已掌握技艺而想要离开,最终在老师的劝说下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决定继续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虚心求学、永不满足的重要性。
一、原文:
>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其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二、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认为自己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城外的道路上为他送行,一边拍打着节拍,一边悲伤地歌唱,歌声震动了树林中的树木,声音高得连飞过的云朵都停下了。薛谭这才感到羞愧,请求返回继续学习,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要离开了。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薛谭为什么要离开秦青?
答:薛谭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唱歌的全部技艺,所以认为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于是决定离开老师。
2. 秦青为什么没有阻止薛谭?
答:秦青知道薛谭还没有真正掌握唱歌的精髓,因此没有阻止他,而是用一首动人的歌曲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3.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秦青歌声的震撼力,不仅表现了他的高超技艺,也暗示了薛谭之前所学只是皮毛,真正的艺术还需要深入学习。
4. 薛谭最后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薛谭在听到秦青的歌声后,感到羞愧和自责,立刻请求返回继续学习,表示不再有离开的想法。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不能因为一时的掌握就自满自足。只有保持谦虚和不断追求,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艺。
四、总结:
《薛谭学讴》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应持之以恒,虚心求教。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教育中“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秦青用实际行动让薛谭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