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在初中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涉及图形的性质,还与几何证明密切相关。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技巧,有助于提升几何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典型练习题,并附有详细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
1.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B.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C. 三边对应相等
D. 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答案:D
解析:SSA(边边角)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依据,因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三角形满足该条件。
2. 已知△ABC ≌ △DEF,且AB = 5cm,BC = 6cm,AC = 7cm,则△DEF的三边分别是( )
A. 5cm, 6cm, 7cm
B. 6cm, 5cm, 7cm
C. 7cm, 6cm, 5cm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此△DEF的三边也应为5cm、6cm、7cm。
二、填空题
3. 若△ABC ≌ △DEF,∠A = 40°,∠B = 60°,则∠F = _______。
答案:80°
解析:由全等三角形可知,∠C = 180° - 40° - 60° = 80°,而∠F = ∠C,所以∠F = 80°。
4. 在△ABC中,若AB = AC,且AD是底边BC上的高,则△ABD ≌ △ACD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HL(斜边直角边)
解析:因为AB = AC,AD是公共边,且∠ADB = ∠ADC = 90°,所以根据HL定理可得两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
5. 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是AC的中点,连接DE、DF。求证:△DEF ≌ △DBF。
证明:
由于D是BC的中点,所以BD = DC;
E是AB的中点,F是AC的中点,所以BE = EA,AF = FC;
连接DE、DF后,可以发现:
- 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E ∥ AC,且DE = ½AC;
- DF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F ∥ AB,且DF = ½AB;
- 因此,△DEF的边分别与△DBF的边成比例,且角度相等,可以通过相似性或构造全等来进一步验证。
结论:通过中位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DEF ≌ △DBF。
6. 已知△ABC和△DEF中,AB = DE,AC = DF,∠A = ∠D。求证:△ABC ≌ △DEF。
证明:
根据已知条件:
- AB = DE
- AC = DF
- ∠A = ∠D
根据“SAS”(边角边)判定定理,可以得出△ABC ≌ △DEF。
四、综合题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 AD,CB = CD,求证:△ABC ≌ △ADC。
证明:
在△ABC和△ADC中:
- AB = AD(已知)
- CB = CD(已知)
- AC是公共边
因此,根据“SSS”(三边对应相等)定理,可得△ABC ≌ △ADC。
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有四种:
1. SSS(三边对应相等)
2. 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3. 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4. 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5. HL(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通过多做练习题,结合图形分析,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几何证明。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