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
2. 以下不属于声音的特性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 20 Hz~20000 Hz
B. 10 Hz~20000 Hz
C. 20 Hz~10000 Hz
D. 10 Hz~15000 Hz
4. 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 在城市道路两侧种树
B. 关闭所有声源
C. 在工厂车间安装隔音设备
D. 佩戴耳塞
5. 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C. 利用回声测距
D. 用声音辨别人
6. 通常我们说“听其声,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判断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7. 以下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与介质无关
B. 声速在气体中最大
C. 声速在固体中最大
D. 声速在液体中最大
8.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发出的声音一定具有:
A. 一定的频率
B. 一定的响度
C. 一定的音色
D. 一定的音调
9. 在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B. 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
C. 人的视觉反应比听觉快
D. 闪电距离更近
10. 以下现象中,属于声音的反射的是:
A. 回声
B. 雷声
C. 风声
D. 鼓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12. 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
13.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14. 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
15.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
16. 减弱噪声的三种主要途径是:在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中减弱、在________处减弱。
17.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
18.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
19. 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和________。
20. 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 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更容易被听见?请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解释。
22. 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各一个,并说明其原理。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向一座山驶去,鸣笛后经过2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汽车鸣笛时离山的距离。
24.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供教师使用)
一、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B
6. C
7. C
8. A
9. A
10. A
二、填空题
11. 振动
12. 响度
13. 340
14. 音调
15. 20;20000
16. 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17. 固体
18. 20000
19. 信息;能量
20. 音色
三、简答题
21. 教室里的墙壁会反射声音,形成回声,使声音在空间中多次反射,增强了声音的传播效果;而旷野中没有障碍物,声音直接传播出去,容易散失,因此在教室里讲话更容易被听见。
22.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是通过声音传递身体内部的信息。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器利用高频声波振动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四、综合应用题
23. 设鸣笛时汽车离山的距离为x,汽车在2秒内行驶的距离为10×2=20m。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总路程为2x,即:
2x = 340×2 = 680m
x = 340m
答:汽车鸣笛时离山的距离为340米。
24. 实验步骤:将一个发声的手机放入水中,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当手机在水中播放声音时,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