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基层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4页)】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地执行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一些基层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前基层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首先,部分基层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存在“官本位”思想。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仍然以“领导”自居,忽视了自身作为公仆的角色定位。他们往往只关注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在与群众沟通时态度生硬、敷衍了事,难以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久而久之,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度下降,干群关系也变得紧张。
其次,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为了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一些干部热衷于搞“表面文章”,比如频繁召开会议、撰写材料、制作台账等,而忽略了深入基层、倾听民意。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让群众感到被忽视和冷漠。群众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汇报和表演式的走访。
再次,基层干部的沟通能力有待提升。由于部分干部缺乏与群众交流的经验和技巧,在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群众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干部语言表达不够通俗易懂,容易造成误解;有的干部则缺乏耐心,对待群众的问题处理不够细致。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此外,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也导致其在联系群众方面投入不足。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不仅要承担日常行政事务,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临时任务,精力被分散,难以抽出时间深入群众中去。长此以往,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后,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不到位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基层干部是否真正深入群众、是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这使得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动力,甚至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因此,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是改善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提升、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基层干部转变角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实效,真正做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