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关心国家命运、反映人民疾苦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二、诗歌背景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边塞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全词通过描绘边塞秋景与将士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原文再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词语解释
1. 塞下:边塞之地。
2. 衡阳雁去:指大雁飞往南方的衡阳,象征秋天的到来。
3. 边声:边地的风声、马嘶等声音。
4. 角起:号角声响起。
5. 千嶂:重重山峰。
6. 长烟:远处的炊烟。
7. 浊酒:劣质酒。
8. 燕然未勒:指功业未成,不能回家。
9. 羌管:一种乐器,多用于边塞。
10. 征夫:远征的士兵。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荒凉景象;下片抒情,表达了将士们因战事未平、功业未建而无法归家的愁绪。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
六、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烘托出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 语言简练:用词准确,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3. 对比手法:如“浊酒一杯家万里”与“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对比,突出边塞将士的艰辛。
七、中考常见考点
1. 诗词默写
- 请写出《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边塞将士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词句赏析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这句描绘了边塞地区群山环绕、夕阳西下、孤城紧闭的苍凉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肃杀的氛围。
3. 主题理解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4. 写作手法
-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运用了情景交融、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例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通过饮酒来表达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八、拓展延伸
1. 与《渔家傲·秋思》同为边塞诗的还有王昌龄的《出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答案: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但《出塞》更侧重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而《渔家傲·秋思》则更注重描写将士的内心痛苦与无奈。
2. 范仲淹的其他作品有哪些?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如《岳阳楼记》《苏幕遮·怀旧》等。其作品大多关注社会现实,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九、总结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一篇经典边塞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在中考复习中,应重点掌握其内容、情感、艺术特色以及相关考点,以便在考试中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