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
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谁的奏章?
A. 刘备
B. 刘禅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B
2. 《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此时他正担任什么职务?
A. 大将军
B. 丞相
C. 长史
D. 司马
答案:B
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出自《出师表》,其意思是:
A. 先帝认为我地位低下,却亲自来拜访我
B. 先帝因为我的身份低微而看不起我
C. 先帝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不信任我
D. 先帝对我非常信任,亲自来请我出山
答案:A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精神?
A. 自私自利
B. 忠诚尽责
C. 胆小怕事
D. 懒惰无为
答案:B
5. 《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职分”指的是:
A. 个人的私利
B. 对国家的责任
C. 个人的权力
D. 对朋友的义务
答案:B
二、填空题
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____之前所写的奏章。
答案:北伐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这是他对刘禅的__________。
答案:忠告/劝诫
3. 《出师表》全文共分为几个部分?
答案:四部分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__________。
答案:忠诚与责任感
5. 《出师表》的语言风格是__________,情感真挚,感情深沉。
答案:庄重恳切
三、简答题
1. 简述《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目的。
答:《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后主刘禅陈述自己出征的理由和请求,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文章回顾了刘备的知遇之恩,说明自己出征的必要性,并劝谏刘禅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2. 为什么《出师表》被称为千古名篇?
答:《出师表》语言质朴,情真意切,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他对时局的深刻分析和责任感。文章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
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竭尽全力地工作,直到生命结束。这句出自《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和君主的无限忠诚与奉献精神,体现了他一生致力于匡扶汉室、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 这段文字中,“臣”指的是谁?
答:诸葛亮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指的是什么事件?
答: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中拜访他。
3.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诸葛亮是一个谦虚谨慎、知恩图报的人,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4. 诸葛亮为何“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因为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厚待,使他心怀感激,愿意为蜀汉效力。
五、作文题
请以“忠诚与责任”为主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此处可自行撰写)
以上为《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语文教学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