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阅读中考知识点(10页)】《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这部作品以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有趣、个性鲜明的角色,讲述了一群师徒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西游记》是重要的名著阅读篇目,也是中考常考内容之一。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生活在明朝中叶,社会动荡,官场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吴承恩通过对《西游记》的创作,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叶,其题材来源于民间流传的“玄奘取经”故事,并结合佛教、道教思想及神话传说,形成了这部具有深刻寓意的神魔小说。
二、主要内容与结构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第1—7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学艺、大闹天宫等情节,为后续取经之路埋下伏笔。
2. 第二部分(第8—12回):唐僧出世,观音点化,收服猪八戒、沙僧,组成取经团队。
3. 第三部分(第13—100回):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三、主要人物分析
1. 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
- 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桀骜不驯、勇敢无畏、忠诚护师。
- 形象意义:象征反抗精神与智慧,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
- 经典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2. 唐僧(玄奘)
- 性格特点:善良慈悲、意志坚定、但有时过于迂腐。
- 形象意义:代表佛法信仰与修行者的精神追求。
- 经典情节:收服徒弟、多次被妖怪抓走、坚持取经信念。
3. 猪八戒(天蓬元帅)
- 性格特点:好吃懒做、贪图享乐、但也有憨厚可爱的一面。
- 形象意义:反映人性中的弱点,是团队中的“调味剂”。
- 经典情节:高老庄娶亲、偷吃人参果、大战盘丝洞等。
4. 沙僧(卷帘大将)
- 性格特点:稳重踏实、任劳任怨、忠诚可靠。
- 形象意义:象征勤奋与奉献,是团队中的“稳定力量”。
- 经典情节:流沙河收服、保护师父、默默付出。
四、主题思想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其主题包括:
1. 修行与成长:师徒四人通过磨难不断修炼自身,最终达到心灵的升华。
2. 善恶分明:作品中善恶有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 团结协作: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4. 宗教信仰:体现佛教思想,强调“因果报应”与“佛性”。
五、艺术特色
1. 浪漫主义色彩:充满神话色彩,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2. 讽刺与幽默:通过夸张手法揭示社会现实,如官场腐败、人性弱点等。
3. 语言生动:描写细腻,人物对话风趣幽默,极具感染力。
4. 结构严谨:全书结构完整,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六、常见考点与题型
在中考中,《西游记》常考的知识点包括:
1. 人物形象分析:如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唐僧的优缺点等。
2. 情节回顾:如“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芭蕉扇”等重要情节。
3. 主题理解:如“取经的意义”、“成长与修行”的关系等。
4. 文学常识:如作者、体裁、创作背景等。
5. 语言赏析:如对某些精彩段落进行赏析,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备考建议
1. 通读原著:熟悉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2. 整理笔记:制作人物卡片、情节提纲,便于记忆。
3. 多做练习题:通过历年中考真题,了解题型与考查重点。
4. 联系现实:思考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八、拓展阅读推荐
1.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
2. 《水浒传》——描绘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
3. 《三国演义》——历史与传奇交融的经典之作。
4. 《儒林外史》——讽刺科举制度的长篇小说。
九、结语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面对诱惑时要坚守本心,面对人生时要有信仰与目标。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