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赏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虽然题目为“渡荆门送别”,但并非是一首单纯送别的诗,而是诗人离开家乡、远行他乡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盛唐时期诗人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点明了诗人渡过荆门山,进入楚地游览的场景。荆门位于今湖北省,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关隘,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之地。李白此次远行,可能是为了求学、游历或仕途,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追求理想的姿态。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诗人一路所见的壮阔景象。随着船只的前行,连绵的山峦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而江水则奔流入广袤无垠的大荒之中。这一句不仅写景,更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熟悉的故土,步入更为广阔的天地,寓意深远。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月光洒落江面,仿佛一面镜子悬浮于空中;云彩在天际变幻,如同海上楼阁般虚幻缥缈。这几句诗运用了比喻和想象,使画面更加奇幻美丽,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虽然远行万里,但依然对故乡的江水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里的“故乡水”不仅是自然之水,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看,《渡荆门送别》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佳作。它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离别之情的细腻表达,充分展现了李白作为唐代伟大诗人的艺术造诣与情感深度。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文人普遍的漂泊心态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