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环境应急预案评审会议程序】为确保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评审流程,提高评审质量,特制定本评审会议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各类环境应急预案在正式发布前的专家评审环节,旨在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式对预案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
一、会议准备阶段
1. 会议通知与资料准备
由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提前组织召开评审会议,并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通知,明确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及相关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应包括预案文本、编制说明、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清单等。
2. 评审专家遴选
根据预案涉及的专业领域,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环保机构、科研院所及应急管理专家中遴选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家,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 会议议程安排
明确会议议程,包括会议主持人、评审流程、讨论重点、时间分配等内容,确保会议高效有序进行。
二、会议实施阶段
1. 会议开场与介绍
由会议主持人主持会议,简要介绍会议背景、目的、评审原则及注意事项,确保所有参会人员了解会议任务和要求。
2. 预案汇报与讲解
由应急预案编制单位代表对预案的整体结构、编制依据、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应急响应机制等进行详细汇报,重点说明预案的创新点、技术难点及实际应用价值。
3. 专家评审与质询
评审专家根据预案内容逐项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争议或模糊不清的部分,可进行现场质询,确保问题得到充分讨论和澄清。
4. 集中讨论与汇总意见
在专家充分发表意见后,由主持人组织进行集中讨论,梳理共性问题和分歧点,并形成初步评审意见。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意见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续整改。
三、会议总结与后续工作
1. 评审结论与反馈
会议结束后,由主持人汇总专家意见,形成书面评审结论,明确预案是否通过评审、需修改的内容以及修改建议。评审结论作为预案完善的重要依据。
2. 整改与修订
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订稿。如需进一步论证,可组织复审或补充评审。
3. 归档与备案
评审会议的相关资料、会议记录、评审意见等应妥善保存,作为档案备查。同时,按相关规定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四、附则
本程序适用于各类环境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各参与单位应严格遵守评审纪律,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切实提升环境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