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中“绿”字的妙用,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 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全诗。
- 学习通过意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 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绿”字与其他动词的不同表达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思乡情感。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绿”字的内涵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 难点:体会诗人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泊船瓜洲》朗读音频、相关图片)
- 课文原文及注释材料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离开家乡的经历?当你远离家乡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泊船瓜洲》。”
- 展示课题,齐读标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 教师讲解诗题含义:“泊船”是停船,“瓜洲”是地名,诗人在停船瓜洲时写下此诗。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逐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说明诗人所处的位置与故乡的距离之近。
(2)“钟山只隔数重山”:虽近,却因山阻未能归家,表达无奈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重点讲解“绿”字的妙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而不是“到”或“过”。
(4)“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小组讨论:
“绿”字为何比其他动词更贴切?它带给你怎样的画面感?
- 教师点拨:
“绿”不仅表示颜色变化,还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希望,也暗含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 情境体验(10分钟)
- 播放江南春景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所见之景。
- 学生闭眼听读诗句,感受诗人情感。
- 邀请学生模仿诗人语气朗读,体会诗中情感。
5. 拓展延伸(5分钟)
- 补充王安石的生平背景,了解他为何如此思念家乡。
- 比较其他思乡类古诗(如《静夜思》),拓展学生视野。
6.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绿”字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乡愁”的理解。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离别或回家的经历。
五、板书设计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键词:绿(色彩、季节、情感)
情感:思乡、无奈、期盼
```
六、教学反思(可选)
-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绿”字的妙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 在情境创设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备注:本教学设计注重文本细读与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之美,在思考中领悟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