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孝经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孝经原文及翻译,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04:01:52

孝经原文及翻译】《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阐述孝道思想的重要典籍。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内容主要围绕“孝”这一核心伦理观念展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奉养与精神关怀。它不仅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也对后世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孝经》原文节选

《孝经》共十八章,以下为部分经典章节的原文:

1.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2. 天子章第二

天子之孝,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3. 诸侯章第三

诸侯之孝,在于顺承天子,以事其父。

4. 卿大夫章第四

卿大夫之孝,非独行其身,而能显其亲。

5. 士章第五

士之孝,在于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6. 庶人章第六

庶人之孝,勤修己身,以奉养父母。

7. 五刑章第十三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弗亏。

8. 广要道章第十五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9. 感应章第十六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10. 事君章第十七

君子之事上也,忠以敬,诚以信。

二、《孝经》翻译释义

1.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的起点。……”

译文:

孝道是所有美德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父母,就很难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2. 天子章第二

天子的孝道,体现在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上,不敢对他人有怨恨;对父母的恭敬,也不敢对他人轻慢。

译文: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应当以身作则,尊重父母,关爱百姓,做到仁爱与公正并重。

3. 诸侯章第三

诸侯的孝道,在于遵循天子的旨意,以恭敬之心侍奉自己的父亲。

译文:

诸侯虽有权力,但仍需以孝道为本,服从上级,维护家庭和睦。

4. 卿大夫章第四

卿大夫的孝道,不只是自己修身立德,还要让父母扬名立身。

译文:

身为官员,不仅要自身品行端正,还应通过自己的成就来光耀门楣,使父母受到尊敬。

5. 士章第五

士人的孝道,在于谨慎行事、节约用度,以供养父母。

译文:

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注重自身修养,合理安排生活,确保父母衣食无忧。

6. 庶人章第六

平民百姓的孝道,在于勤奋修身,以奉养父母。

译文:

普通百姓虽无权势,但同样可以通过勤劳和自律来尽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7. 五刑章第十三

最高的孝道是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他们受辱;再次是不让他们身体受损。

译文:

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蒙羞,最后是不让父母受伤害。

8. 广要道章第十五

教化民众亲近彼此,没有比孝道更有效的;教化民众守礼顺从,也没有比悌道更合适的。

译文:

孝道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9. 感应章第十六

天地之间,人是最宝贵的;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孝道更大的。

译文:

在天地万物中,人是最珍贵的,而孝道则是人最崇高的品德。

10. 事君章第十七

君子侍奉君主,应忠诚恭敬,诚实守信。

译文:

作为臣子,应以忠诚和敬畏之心对待君主,同时也要将孝道延伸到对国家的责任之中。

三、结语

《孝经》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但其所倡导的孝道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强调了家庭中的亲情关系,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孝道依然是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实践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