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辛弃疾永遇乐(middot及京口北固亭怀古)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辛弃疾永遇乐(middot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2:25:04

辛弃疾永遇乐(middot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词人,他以豪迈之气、沉郁之思,写尽了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他便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的词作不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更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抱负的无限惆怅。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当时他已年近花甲,虽仍心系朝廷,却因主战派失势而屡遭排挤,壮志难酬。他在镇江任职期间,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山,思绪万千,写下此词,寄托了他对英雄往事的追忆,也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开篇即点出历史的苍茫与英雄的渺远。孙权曾在此地建立东吴基业,成为一代霸主,然而如今却再无能人可寻。词人借古讽今,暗指当朝缺乏像孙权那样有胆识、有作为的君主,表达出对时局的忧虑。

接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进一步渲染出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悲凉景象。昔日的歌舞升平,如今已被风雨侵蚀,化为乌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叹,更是对现实的反思:曾经的辉煌终究敌不过时间的冲刷,而今日的太平是否也只是短暂的幻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此处笔锋一转,引入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刘裕出身寒微,却凭借自身才能建立了刘宋王朝,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起家的帝王。辛弃疾借此典故,既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自己虽有志向,却难遇明主,只能空怀壮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全词最激昂的一句,描绘了刘裕当年征战四方、气势如虹的场景。词人用强烈的意象,表现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也暗示自己渴望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可惜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失望。

然而,下阕却转向了更为沉重的现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引用了宋文帝刘义隆的故事。他曾试图效仿汉武帝北伐匈奴,但因准备不足,最终大败而归,留下“仓皇北顾”的笑话。辛弃疾借此警示当权者,不要轻率冒进,否则只会重蹈覆辙。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一句将时间拉回到作者自身的经历。自他南归以来,已有四十三年,其间战火不断,百姓受苦,国家动荡。词人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心中充满悲痛与无奈。

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晚年仍愿为国效力,却被误以为年老无用。辛弃疾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有一腔热血,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无人问津,令人唏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忧国忧民的抒情诗。它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思想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尽管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