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传达了“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深刻道理。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主旨。
-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将心比心”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悟“将心比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将心比心”的相关成语或俗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提问激趣: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别人不理解你的情况?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换位思考’的文章——《将心比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解决。
- 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2. 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3.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
- 母亲为护士打抱不平,体现了她对别人的理解与宽容。
- 母亲帮助邻居老人,表现了她的善良与体贴。
2. 合作探究:
- 为什么母亲会“将心比心”?
- 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你会怎么做?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同学分享一下。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分钟)
1. 情景模拟:
- 设计几个生活情境(如:同学弄坏了你的东西、老师误解了你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心比心”。
- 鼓励学生用“如果我是……我会……”句式进行表达。
2. 总结提升:
- “将心比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做人态度。
- 在生活中,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冲突。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将心比心》,明白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做一个温暖的人。
2. 作业布置: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学会了将心比心》,讲述自己的一次经历。
-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
将心比心
① 母亲为护士打抱不平
② 母亲帮助邻居老人
换位思考 → 理解他人 → 关爱世界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生活联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内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进一步优化,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扎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