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9加几”。这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凑十法”的基本思路,理解“9加几”中“1”与“几”的关系,为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等进位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数的认识还比较直观,对于“进位”这一概念较为陌生。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游戏互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来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凑十法”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凑十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剩下的部分”,即“1+几”的思维过程。
五、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操作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2. 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画图、口算等方式,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小明有9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一共有多少个?”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9+3”的问题。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摆出“9+3”,观察并思考如何更简便地计算。
(2)引导发现:通过提问“怎样把3分成1和2?”“为什么这样分?”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本质。
(3)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9加几”的计算步骤:“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加余数”。
3. 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口算、填空、连线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讲解,提升课堂互动性。
4. 拓展延伸(5分钟)
引入类似“9+6”、“9+7”等题目,让学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逐步建立对“9加几”整体认知的框架。
5.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凑十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重点
```
9 + 3 = 12
↓
1 2
9 + 1 = 10
10 + 2 = 12
```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个别学生对“拆分”概念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九、结束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