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怎么读】“抟”这个字看起来比较少见,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可能会感到陌生。那么,“抟”到底怎么读呢?它的拼音是 tuán,声调是第二声。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或古文中偶尔会出现。
一、“抟”的基本含义
“抟”字的基本意思是揉、捏、团。比如“抟土为丸”,就是把泥土揉成小球的意思。此外,“抟”也有聚集、聚合的意思,如“抟风”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里的“抟”指的是借助风力盘旋上升,有“乘风而起”的意思。
二、“抟”在古文中的使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抟”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人物动作,尤其是在描写大鹏展翅、飞天等宏大场景时。例如:
-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大鹏借助风力高飞远翔。
- “抟风”:指借助风力飞翔,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或借助外力实现目标。
这些用法虽然不常见,但能体现出“抟”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
三、“抟”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抟”字较少被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或诗词中。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或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字,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此外,在一些地名、人名或品牌名称中,也可能出现“抟”字,但通常作为音译或象征性用字。
四、如何正确书写“抟”
“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是“扌”(提手旁),右边是“专”。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和结构,避免写错。它的总笔画是9画,结构清晰,书写时要保持匀称。
五、总结
“抟”字读作 tuán,主要含义是“揉、捏、团”或“聚集、乘风而起”。虽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古文、诗词或特定语境中仍有其独特的意义。了解这个字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如果你在学习古文或者对汉字感兴趣,不妨多关注一些生僻字,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