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照相》中班美术优秀教案】一、活动名称:《大熊猫照相》
二、适用年龄:中班(4-5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大熊猫的基本特征,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动手能力。
3. 通过“拍照”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在绘画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 大熊猫图片若干张(可提前打印或展示电子图片)。
2. 绘画材料:白纸、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等。
3. 教师示范画一幅“大熊猫照相”作品。
4.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或儿歌)。
五、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以“我们今天要去动物园拍一张特别的照片”为引子,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出示大熊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如黑白相间的毛色、圆圆的耳朵、黑眼圈等。
2. 观察与讨论(5分钟)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熊猫的图片,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看到的细节,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大熊猫的样子。例如:“大熊猫的脸上有黑色的圆圈,像戴了眼镜一样。”“它的身体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慢悠悠的。”
3. 教师示范(5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画出一只“正在照相的大熊猫”,重点突出五官和身体轮廓。同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4. 幼儿操作(15分钟)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模仿教师的示范,画出自己喜欢的“大熊猫照相”画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
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画的是哪只大熊猫,它在做什么。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延伸活动:
1. 在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鼓励幼儿制作立体的“大熊猫照片”。
2. 结合科学活动,开展“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主题学习,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拍照”为切入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大熊猫的了解和喜爱。今后可在活动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八、注意事项:
1. 注意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安全,避免误吞或划伤。
2.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表达。
九、附:教学资源推荐
- 动画片《熊猫宝宝》片段
- 儿童绘本《大熊猫的故事》
- 网络资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网
通过本节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画出可爱的大熊猫,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