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7 06:32:14

近日,【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引发关注。《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该文以游江赏景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后赤壁赋》描写了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通过描绘江水、山石、月色等自然景色,引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文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文章结构清晰,先写景,再抒情,最后议论,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迁于东坡,市酒于南山之麓。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搬到东坡居住,在南山脚下买了酒。
因而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于是到赤壁之下游览,江水发出声响,断崖高达千尺,山高月小,水退石现。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而江山已无法辨认了!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我提起衣襟登上山崖,踏过险峻的岩石,拨开茂密的草木,坐在虎豹形状的岩石上,攀登像虬龙一样的山路,攀上栖鹘的危险巢穴,俯视冯夷的幽深宫殿。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之间连一瞬都无法保持不变;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与我都是永恒的。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归属,如果不是我的所有,即使是一根毫毛也不应索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就是声音,眼睛看到就是景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大自然无穷的宝藏,也是我和你共同享受的。

三、文章特点

- 语言凝练:全文用词简练,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人生、宇宙的感悟。

- 哲理深刻:提出“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体现苏轼的哲学思考。

-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四、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之余,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就是【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