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而有耻】“行而有耻”出自《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羞耻,能够以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在执行任务时不辜负君主的使命,就可以称为“士”。这里的“行而有耻”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自我约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
在现代社会,“行而有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它不仅指个人在行为上保持廉耻之心,还意味着在面对诱惑、利益冲突或道德困境时,能够坚守底线,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
以下是对“行而有耻”的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子路》 |
含义 | 行为上有羞耻心,能自我约束,不做出违背道德的事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德自律与人格尊严 |
现代意义 | 在复杂社会中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利益所动 |
与“知耻”关系 | “知耻”是“行而有耻”的前提,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做到行为有度 |
实践方式 | 自我反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坚持原则 |
“行而有耻”不仅是古代士人的道德标准,也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提醒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力上,更体现在他的道德操守和行为选择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诱惑、压力和挑战时,唯有心中有“耻”,才能守住底线,成为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以上就是【什么是行而有耻】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