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岸上踏歌声诗词】“忽闻岸上踏歌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原诗为:
>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是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描绘了诗人即将乘舟离去时,突然听到岸边有人踏着节拍唱歌,原来是好友汪伦前来送别。这一场景生动自然,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诗词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赠汪伦》 |
作者 | 李白(唐代) |
创作背景 | 李白在安徽泾县游历时,受到当地友人汪伦的热情款待,临别时汪伦亲自送行,并以踏歌相送,李白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友情、离别、感恩 |
语言风格 | 简洁自然,情感真挚 |
艺术特色 | 用典自然,情景交融,情感动人 |
二、诗句解析
1. “李白乘舟将欲行”
描述了诗人即将乘船离开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2.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闻”表示意外地听到声音,“踏歌声”指的是边走边唱的节奏,表现出汪伦送别的热情与真诚。
3. “桃花潭水深千尺”
以桃花潭的水深来比喻友情的深厚,是一种夸张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4.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说明汪伦的友情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三、诗词影响与意义
《赠汪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古人送别时的深情厚谊。它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引用。
此外,诗中“踏歌声”一词,也成为描写送别场景的典型意象,常被后人借鉴和模仿,用于表达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四、结语
“忽闻岸上踏歌声”不仅是李白诗歌艺术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与情感表达的典范。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古人的真挚情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段友情的见证。
以上就是【忽闻岸上踏歌声诗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