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超几何分布公式】在高中数学中,超几何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概率分布模型,常用于不放回抽样问题的计算。它与二项分布不同,二项分布是放回抽样的模型,而超几何分布适用于从有限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样本的情况。以下是对高中阶段超几何分布公式的总结。
一、超几何分布的基本概念
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在包含成功项和失败项的有限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其中恰好有k个成功项的概率。
公式:
$$
P(X = k) = \frac{\dbinom{K}{k} \cdot \dbinom{N-K}{n-k}}{\dbinom{N}{n}}
$$
其中:
- $ N $:总体中的个体总数
- $ K $:总体中具有某种特征(成功)的个体数
- $ n $:抽取的样本数
- $ k $:在样本中具有该特征的个体数
- $ \dbinom{a}{b} $:组合数,表示从a个元素中取出b个的组合方式数
二、超几何分布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 说明 |
抽奖活动 | 如从一批奖券中抽取若干张,求其中中奖券的数量 |
质量检测 | 从一批产品中抽检,求合格品数量 |
招聘选拔 | 从候选人中随机抽取若干人进行面试,统计某类人才的比例 |
三、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特征 | 超几何分布 | 二项分布 |
抽样方式 | 不放回 | 放回 |
总体大小 | 有限 | 无限或可视为无限 |
成功概率 | 随每次抽取变化 | 固定不变 |
适用情况 | 小样本抽取 | 大样本或重复试验 |
四、典型例题解析
题目: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10名是女生。从中随机抽取5名学生,求恰好有2名女生的概率。
解法:
- $ N = 30 $,$ K = 10 $,$ n = 5 $,$ k = 2 $
代入公式:
$$
P(X = 2) = \frac{\dbinom{10}{2} \cdot \dbinom{20}{3}}{\dbinom{30}{5}}
$$
计算得:
- $ \dbinom{10}{2} = 45 $
- $ \dbinom{20}{3} = 1140 $
- $ \dbinom{30}{5} = 142506 $
所以:
$$
P(X = 2) = \frac{45 \times 1140}{142506} \approx 0.359
$$
即,抽到2名女生的概率约为35.9%。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分布名称 | 超几何分布 |
公式 | $ P(X = k) = \frac{\dbinom{K}{k} \cdot \dbinom{N-K}{n-k}}{\dbinom{N}{n}} $ |
关键参数 | $ N, K, n, k $ |
适用条件 | 不放回抽样,总体有限 |
与二项分布区别 | 抽样方式不同,概率变化 |
实际应用 | 抽奖、质量检测、招聘等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高中阶段的超几何分布公式及其实际意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高中超几何分布公式】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