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刑人如恐不胜中刑的意思和用法

2025-09-14 13:57:06

问题描述:

刑人如恐不胜中刑的意思和用法,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13:57:06

刑人如恐不胜中刑的意思和用法】“刑人如恐不胜”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沛公先破秦入关,得天下,功高盖世,而将军乃欲诛之,是自取祸也。’……‘刑人如恐不胜,刑人如恐不胜,刑人如恐不胜。’”

这段话中的“刑人如恐不胜”,在古代语境中指的是对受刑的人极为谨慎、生怕处罚过重,表现出一种克制与敬畏的态度。

一、词语解释

词语 含义 出处
刑人 对人施加刑罚 《史记·项羽本纪》
如恐不胜 好像害怕无法承受 表示对刑罚的慎重态度

整体意思:对受刑的人心存畏惧,生怕处罚太重,表现出一种谨慎、克制的态度。

二、用法分析

1. 语义特点

- “如恐不胜”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强调对刑罚的重视。

- 用于描述统治者或执法者对待犯人的态度,体现“慎刑”思想。

2. 语法结构

- “刑人”为主动动作,表示对人施刑;

- “如恐不胜”为状语,修饰“刑人”,说明施刑时的心态。

3. 使用场景

- 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历史、政治类文本;

- 常用于强调法治的严肃性与对刑罚的审慎态度。

4.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儒家“仁政”与“慎刑”的思想;

- 强调法律应公正、适度,避免滥用权力。

三、总结

“刑人如恐不胜”是一句具有深刻政治与道德意义的古文表达,强调在施刑时应保持谨慎与克制,避免过度惩罚。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法律的敬畏,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以德治国”的理念。

项目 内容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词义 刑人:施刑;如恐不胜:怕处罚过重
用法 描述施刑时的谨慎态度
文化背景 儒家“慎刑”思想
现代启示 法律应公正、适度,避免滥用权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刑人如恐不胜”不仅是对刑罚的描写,更是一种对权力的约束与对人性的尊重。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刑人如恐不胜中刑的意思和用法】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