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荡如砥的成语故事】“坦荡如砥”是一个形容人心地纯洁、胸怀宽广、为人正直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坦荡如砥”,但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像磨刀石一样平直、正直、没有偏私。
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坦荡如砥”常用于赞美那些为人正直、不为私利所动、心胸开阔的人。例如,在古代官吏中,有清廉正直、不畏权贵者,被世人称为“坦荡如砥”。
“坦荡如砥”原意是指平坦如磨刀石,比喻人心地光明、胸怀坦白、性格正直。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不藏私心、公正无私。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肯定。
表格:坦荡如砥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坦荡如砥 |
拼音 | tǎn dàng rú dǐ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虽未直接出现,但引申自其思想) |
释义 | 形容人心地纯洁、胸怀宽广、为人正直,像磨刀石一样平直。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正直无私。 |
近义词 | 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正大光明 |
反义词 | 心术不正、阴险狡诈、口是心非 |
举例 |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堪称坦荡如砥的典范。 |
通过了解“坦荡如砥”的含义与使用场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并在生活中践行这种正直、公正的品格。
以上就是【坦荡如砥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