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的读音和意思】“荼蘼”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富有诗意的词语,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它不仅具有特定的读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荼蘼”的读音、含义及用法的总结。
一、读音
“荼蘼”的拼音为:tú mí
- 荼(tú):第一声
- 蘼(mí):第二声
需要注意的是,“蘼”字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二、含义与用法
“荼蘼”原指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花白色或淡红色,通常在春末夏初开放,象征着花期将尽、繁华落幕的意境。
在古代诗词中,“荼蘼”常被用来比喻青春逝去、美好事物的终结,带有淡淡的哀愁与感慨。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tú mí |
含义 | 1. 一种植物,花白色或淡红 2. 常用于诗词中,象征花期将尽、美好事物的结束 |
文化意义 | 哀婉、伤感、时光流逝、青春不再 |
使用场景 | 古诗词、文学创作、抒情表达 |
常见诗句 |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玉楼春》 |
三、相关诗词举例
1. 《玉楼春·春恨》 - 宋·晏殊
>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此句借“荼蘼”表达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2.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宋·晏几道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虽未直接使用“荼蘼”,但“落花”意象与“荼蘼”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总结
“荼蘼”不仅是植物名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古人对时间、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中仍具独特美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荼蘼”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可结合具体诗文进行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荼蘼的读音和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