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文言文被动句怎么判断

2025-09-19 08:08:54

问题描述:

文言文被动句怎么判断,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8:08:54

文言文被动句怎么判断】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识别被动句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往往不使用“被”“受”等明显的标志词,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以下是对文言文被动句判断方法的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文言文被动句的常见判断方法

1. 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义

某些动词在文言文中本身就带有被动含义,如“见”“于”“为”“受”“遭”“遇”等,常用于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2. “于”字结构

“于”常用来引出动作的施事者,构成“动词+于+施事者”的结构,表示被动。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 “见”字结构

“见”单独使用时,有时也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 “为”字结构

“为”后接动词,表示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5. “受”字结构

“受”表示接受某种动作,常带被动意味,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6. 省略主语或施事者

在某些情况下,主语或施事者被省略,句子中只出现动作的承受者,如“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7. “被”字结构

虽然“被”在文言文中不如现代汉语常见,但也有使用,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二、文言文被动句判断方法总结表

判断方法 示例句子 说明
动词含被动义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被”表示被动
“于”字结构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于”引出施事者
“见”字结构 信而见疑 “见”表示被动
“为”字结构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表示被动
“受”字结构 受任于败军之际 “受”表示被动
省略主语/施事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主语被省略,表示被动
“被”字结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被”表示被动

三、小结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形式多样,判断时应结合上下文和常用结构来分析。常见的被动标志有“于”“见”“为”“受”“被”等,但并非所有被动句都使用这些标志。因此,在实际阅读中,要注重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和逻辑关系,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被动句。

通过以上方法和表格对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系统地掌握文言文被动句的判断技巧,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文言文被动句怎么判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