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

2025-09-19 14:06:37

问题描述: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14:06:37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召公谏厉王弭谤》是《国语》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记载了西周晚期周厉王暴政时期,召公(即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要压制百姓言论的历史事件。本文将从文章的读音、内容简要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文章读音说明

词语 拼音 注音
召公 zhào gōng “召”读作zhào,不读shào
jiàn 原意为规劝、劝告
厉王 lì wáng 指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君主
弭谤 mǐ bàng “弭”意为消除,“谤”指诽谤、批评

> 注:文中“召公”中的“召”字在古代有多种读音,但在本篇中应读作zhào,与“召见”的“召”同音。

二、文章内容简要

《召公谏厉王弭谤》讲述的是周厉王因暴政引发民怨,百姓不敢公开议论,只能“道路以目”。召公劝谏周厉王应听取民众意见,不应以高压手段压制言论。他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否则会导致更大的社会动荡。

三、历史背景

项目 内容
时间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41年
背景 周厉王实行专制统治,重敛苛政,导致民怨沸腾
事件 百姓不敢言,只能“道路以目”,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结果 周厉王被驱逐,由共伯和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意义 表现了早期儒家“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倾听民意

四、总结

《召公谏厉王弭谤》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政治意义的文章,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言论自由与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召公的谏言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后人:统治者若忽视民意,终将失去民心,导致政权崩溃。

表格汇总

项目 内容
文章标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
读音 zhào gōng jiàn lì wáng mǐ bàng
作者 《国语》中记载,具体作者不详
主旨 劝谏君主应听取民意,不可压制舆论
历史背景 西周晚期,周厉王暴政,民怨沸腾
事件结果 周厉王被驱逐,进入“共和行政”时期
现实意义 强调“民为邦本”,统治者应重视民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召公谏厉王弭谤》不仅是古代政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治理与民意关系的深刻启示。

以上就是【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