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五个多余人名词解释

2025-09-20 07:43:03

问题描述:

五个多余人名词解释,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7:43:03

五个多余人名词解释】在文学研究中,“多余人”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常用于描述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特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通常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但对社会现实感到迷茫、无力改变现状,最终成为“多余”的人。以下是对“五个多余人”的简要总结与表格形式的解释。

一、

“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最早由别林斯基提出,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变革中无法找到自己位置、思想上先进但行动上消极的人物。他们往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却缺乏实际改变社会的能力,最终陷入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

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有五位作家塑造了典型的“多余人”形象,分别是: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这一类人物的共性:思想超前、性格矛盾、行为消极、情感丰富但缺乏行动力。

二、五个多余人名词解释(表格)

序号 作家 作品名称 多余人形象 特点说明
1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奥涅金 理想主义者,厌倦生活,缺乏目标,最终沦为“多余的人”。
2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毕巧林 自我意识强烈,内心矛盾,对社会不满,但又不愿积极行动。
3 屠格涅夫 《罗亭》 罗亭 具有理想和热情,但缺乏实践能力,最终被现实打败。
4 冈察洛夫 《奥勃洛莫夫》 奥勃洛莫夫 懒惰、无能、依赖他人,象征着腐朽贵族阶层的没落。
5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人》 马卡尔·杰夫金 贫困中的知识分子,内心充满痛苦,但无力改变命运。

三、结语

“五个多余人”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形象,也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冲突与个体困境。他们虽被称为“多余”,但正是这种“多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通过这些形象,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与精神状态。

以上就是【五个多余人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