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补全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
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其诗作《咏竹》。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却联想到民间百姓的苦难生活,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民情怀。
该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锐感知,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同情。通过“萧萧竹”与“民间疾苦”的联想,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清廉为政的追求。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详细解析与相关背景信息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咏竹》(清代·郑板桥) |
原文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作者 | 郑板桥(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诗体 | 七言绝句 |
意象 | 萧萧竹声、民间疾苦 |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关注民生 |
诗歌风格 | 简洁质朴、情感真挚 |
诗人背景 | 郑板桥曾任县令,注重民生,提倡清廉 |
诗句含义 | 听到竹声,联想到百姓的苦难,表达同情与责任感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风貌 |
三、结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不仅是郑板桥诗作中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诗言志、以诗载道”的典型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人不仅要有艺术修养,更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在今天,这句诗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