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肝胆两昆仑整首诗】“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清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这首诗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时所作,表达了他面对死亡的坚定信念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激昂,体现了作者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一、诗歌原文及背景介绍
原诗如下:
> 望门投止思张俭,
> 听鼓催衙忆李绅。
> 三户能亡秦亦误,
> 一夫安得汉家屯?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愿以身殉社稷魂。
这首诗创作于1898年,谭嗣同因参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清廷逮捕,最终在菜市口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下此诗,寄托了对同志的思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坦然接受。
二、诗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谭嗣同(清末维新志士) |
创作时间 |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
背景 |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捕入狱,准备就义 |
主旨 | 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对同志的思念、对个人牺牲的无畏精神 |
关键词 | 坚贞、爱国、牺牲、历史责任 |
精神内涵 | 以死明志,誓死捍卫国家与理想 |
三、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望门投止思张俭 | 想起东汉名臣张俭,表达对忠良之士的敬仰 |
听鼓催衙忆李绅 | 听到鼓声想起李绅,表达对旧日同僚的怀念 |
三户能亡秦亦误 | 即使只有三户人家也能推翻暴政,暗示变革不可阻挡 |
一夫安得汉家屯 | 一个普通人怎能改变国家的命运,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去”指离开,“留”指留下,肝胆象征忠诚,昆仑山象征崇高与不屈 |
愿以身殉社稷魂 | 表示愿意以生命换取国家的未来 |
四、结语
“去留肝胆两昆仑”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了谭嗣同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坚持,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气节。这首诗虽短,却字字铿锵,感人至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对谭嗣同《狱中题壁》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读,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内容,力求提供真实、有深度的文学与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