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鞠躬尽瘁”是一个成语,出自《后出师表》,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心力、不辞劳苦地为国家或事业奉献。这个成语最早是诸葛亮用来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与责任感。
一、总结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他一生忠于蜀汉,勤勉治国,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成为历史上忠臣的典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后出师表》 |
出处原文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人公 | 诸葛亮 |
含义 | 形容竭尽心力、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 |
历史背景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匡扶汉室而鞠躬尽瘁 |
精神象征 | 忠诚、敬业、无私奉献 |
三、补充说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成为了后世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最高赞美。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忠臣”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更是被塑造得更加丰满,成为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通过了解“鞠躬尽瘁”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
以上就是【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