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在汉语中,“同”字常出现在成语中,用来表达“相同、一起、共同”等含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团结、一致、共鸣等理念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包含“同”字的常见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同”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涵盖范围广泛,既有表达一致性的成语,也有描述共同行动或情感的成语。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同”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
同舟共济 | 共同渡过难关 | 《孙子·九地》 |
同病相怜 | 有同样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同甘共苦 | 共享欢乐,共度艰难 | 《后汉书·王霸传》 |
同室操戈 | 家人之间互相争斗 | 《左传·隐公四年》 |
同归于尽 | 一起死亡或失败 | 《战国策·燕策二》 |
同日而语 |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谈论 | 《战国策·赵策》 |
同流合污 | 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孟子·尽心下》 |
同心同德 | 心思一致,道德相同 | 《尚书·泰誓》 |
同步前进 | 一起向前发展 | 现代常用语 |
二、总结说明
上述成语中的“同”字,大多表示“一起、共同”的意思,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团结、协作、一致的重视。这些成语不仅用于日常交流,也常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同时,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带“同”字的成语,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