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一新的故事典故是什么】“耳目一新”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听到或看到新鲜、有趣、令人振奋的事物,使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感受。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耳目一新:原意是耳朵和眼睛都感到新鲜,比喻听到或看到的新鲜事物令人感到振奋、好奇或惊喜。常用于形容某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较强。
二、出处与典故
“耳目一新”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导以清静为政,不务烦苛,百姓安之,民无怨言,风化大行,四方仰慕,咸称‘王公’。时人谓之‘耳目一新’。”
不过,更常见的是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出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文人等都曾用此成语表达对新事物的赞叹。
三、相关典故总结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成语关联 |
王导治国 | 《晋书·王导传》 | 晋朝名臣王导以清廉、宽厚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 耳目一新 |
白居易诗作 | 《全唐诗》 |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自己遇到新奇之事时的感受,表达对新事物的喜悦。 | 耳目一新 |
宋代文人笔记 | 《梦溪笔谈》 | 记载宋人对新发明、新思想的赞赏,体现当时社会对创新的重视。 | 耳目一新 |
四、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耳目一新”多用于形容:
- 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视角;
- 一部电影、一本书或一种艺术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 一种新技术、新产品让大众感到震撼。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开放态度和探索精神。
五、总结
“耳目一新”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士大夫对新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积极态度,经过历史沉淀,已成为现代人表达对新鲜事物喜爱的重要表达方式。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它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目一新 |
含义 | 听到或看到新鲜、令人振奋的事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等 |
典故 | 王导治国、白居易诗作、宋代文人笔记 |
现代用法 | 描述新事物带来的惊喜和启发 |
文化意义 | 反映人们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和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