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复吴下阿蒙的非复是什么意思】“非复吴下阿蒙”是一句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典故,原文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岂效曹公、孟德耶?’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后来在《资治通鉴》中引用此语时,有“非复吴下阿蒙”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其中,“非复”表示“不再是”,“吴下阿蒙”则是指东吴名将吕蒙,原本被认为没有学识,后来经过努力学习,变得很有才学,因此被称赞为“非复吴下阿蒙”。
一、
“非复吴下阿蒙”中的“非复”是一个文言词语,意思是“不再是”。整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努力或改变后,不再是过去的自己,尤其是指其能力、学识或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吴下阿蒙”原指吕蒙,他原本不被看好,但后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位有才华的将领,因此被用来比喻那些曾经平庸但后来有所成就的人。
二、关键词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非复 | 不再是 | 文言虚词,常用于否定过去的状态 |
吴下 | 吴地,古代吴国所在地区 | 指代吕蒙所在的东吴 |
阿蒙 | 吕蒙的小名 | 表示对他的亲切称呼 |
非复吴下阿蒙 | 不再是当年的吕蒙 | 形容人有了显著变化 |
三、使用场景与意义
“非复吴下阿蒙”常用于赞美他人经过努力后的进步,也可用于自我激励,表达不再满足于现状、追求成长的态度。例如:
- “他现在真是非复吴下阿蒙了,学问和见识都比以前强多了。”
- “我一定要努力,不能再做那个‘吴下阿蒙’。”
四、总结
“非复吴下阿蒙”是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人的成长与改变。“非复”表示“不再是”,“吴下阿蒙”则代表过去的自己。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个人进步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