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子之手与子偕老全诗及译文】“只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是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与承诺的经典名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古代人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以下是对该诗的总结及译文整理。
一、诗歌原文
《击鼓》(节选)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鸡鸣于今,兴役于征。
> 无感我心,忧伤以老。
> 士卒不归,谁与共老?
> 只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以老。
> 爱人不见,泪落如雨。
二、诗歌背景简介
《击鼓》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讲述一位士兵在战乱中思念家乡和爱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坚定承诺。“只子之手,与子偕老”正是诗人对爱人的深情告白,表达了无论生死都要相伴一生的决心。
三、诗歌
内容要点 | 说明 |
诗歌主题 | 战争中的思乡之情与爱情承诺 |
作者身份 | 未知,为《诗经》中民间作品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婉、真挚 |
核心句子 | “只子之手,与子偕老” |
表达方式 | 直抒胸臆,语言朴素自然 |
文化意义 | 古代爱情观的典型代表,强调忠贞与承诺 |
四、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击鼓声隆隆,战士们踊跃出征。 |
鸡鸣于今,兴役于征。 | 鸡叫时分就出发,征战不断。 |
无感我心,忧伤以老。 | 心中无尽忧愁,年华渐老。 |
士卒不归,谁与共老? | 士兵不能归来,谁能与我共度晚年? |
只子之手,与子偕老。 | 只愿牵着你的手,与你一同到老。 |
于嗟阔兮,不我以老。 | 可叹距离遥远,不能同老。 |
爱人不见,泪落如雨。 | 爱人不在身边,泪水如雨落下。 |
五、文化影响与现代启示
“只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是古代爱情的誓言,也成为了现代人表达忠诚与承诺的经典语句。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正的感情需要坚守与珍惜。这首诗虽写于两千多年前,但其所传达的情感依然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六、结语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只子之手,与子偕老”作为其中的经典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忠贞,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理解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生活的情感启发。
总结:
《击鼓》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其中“只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誓言。它不仅承载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激励着后人珍惜眼前人,坚定彼此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