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短文虽简短,却蕴含深远哲理。作者刘禹锡以“陋室”为题,实则借物言志,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志趣。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显得不陋,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内在修养的价值观。同时,文中提及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反映了作者追求清静闲适生活的理想境界。整篇文章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堪称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