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
清晨我踏入古老的寺庙,初升的阳光照耀着高大的树林。
蜿蜒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被繁茂的花草树木环绕。
山间的光辉让鸟儿欢愉,潭水的倒影使人心境空灵。
万物在此都归于寂静,唯有那悠扬的钟磬声回荡耳际。
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庄严的氛围。清晨的阳光洒在高大的树林间,为整首诗奠定了明亮而又宁静的基调。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弯曲的小路通往一个隐秘之处,禅房隐藏在茂密的花木之中,这种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山中的光辉使得鸟儿更加活泼自在,而清澈的潭水映照出的影像则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其变得纯净无杂。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收束全篇。“万籁俱寂”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寂静无声,“但余钟磬音”则突出了钟磬之声作为唯一存在的声音,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宁静。
总之,《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传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思的精神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