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问题与答案:
1. 王冕为何常常忘记放牛?
答:因为他在上学堂听学生们读书时,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忘记了自己放牛的任务。
2. 王冕的父亲为什么生气?
答:父亲生气是因为王冕不仅忘记放牛,还让牛踩坏了别人的田地,因此受到了责备。
3. 母亲对王冕的行为持什么态度?
答:母亲认为既然儿子如此痴迷于学习,就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于是支持他继续学习。
4. 王冕后来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的?
答:在韩性老师的帮助下,王冕成为了一名通晓儒学的人,并且得到了韩性的弟子们的尊敬。
5. 当母亲想念家乡时,王冕做了什么?
答:当母亲想回老家时,王冕特意为母亲准备了一辆由白牛拉动的车子,并且穿着古代的冠服跟在车后面陪伴母亲。
总结:
这篇短文讲述了明代著名画家王冕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望。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王冕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和执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