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解读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这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温暖的小故事,通过一颗种子历经多次变化最终成为一辆手推车的经历,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一、教材分析
《那一定会很好》是本册书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贴近生活,非常适合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文章通过种子到树、树到房子、房子到手推车、手推车到椅子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隐喻了人生的成长轨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汇;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种子成长为大树直至最终变成椅子的过程,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成长意义。
- 难点: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展示几幅关于植物生长的照片或视频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一颗种子,你会想到什么?”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简短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三)精读感悟
分段落详细讲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每个阶段种子经历的变化及其心理活动描写。通过提问如“为什么种子会感到快乐?”、“它每次改变后都有哪些新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拓展延伸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经历。进一步强化正面情绪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希望之心。
(五)总结回顾
最后带领全班一起回顾整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件让你觉得“那一定会很好”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示,依次标注出种子→树→房子→手推车→椅子五个阶段,并在旁边附上相应的关键词汇。
以上就是我对《那一定会很好》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迪。谢谢大家!
---
请确认是否满意此内容?若需调整或补充任何部分,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