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曾经向祁黄羊请教过一个问题。晋平公问道:“在南阳地区,谁可以担任县令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晋平公听后感到非常惊讶,说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推荐他呢?”祁黄羊平静地回答道:“您问的是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是否与他有私怨。”
于是,晋平公就任命了解狐为南阳的县令。果然,解狐治理南阳时表现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在朝廷中,谁可以担任国相这样的重要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胜任。”晋平公再次感到惊讶,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为什么推荐自己的儿子呢?”祁黄羊依然冷静地回答道:“您问的是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并不是问我是否偏袒自己的亲人。”
最终,祁午被任命为国相。他在任期间,同样表现出色,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通过这两件事,人们更加敬重祁黄羊的公正无私。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称赞祁黄羊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恰当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是值得称道的品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拔人才应该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是因为个人恩怨或亲情关系而有所偏颇。只有这样,才能选出真正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