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依然是考查学生古文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其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为一项重点题型,不仅考察学生的文言词汇积累、句式理解能力,还注重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分析。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本文整理并分析了201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的课外文言文题目,旨在为备考提供参考。
一、题型分布与特点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通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题型主要包括:
- 字词解释:考查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 句子翻译: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并转述文言语句;
- 内容理解:判断文章主旨、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
- 拓展延伸: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这类题目虽然难度适中,但对学生的文言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典型例题分析
以下为几道具有代表性的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例题1(某省中考)
原文节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问题:
下列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后要经常复习
B. 学习之后要及时练习
C. 学习后要不断温习
D. 学习之后要立刻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时”在此处应理解为“时常、经常”,“习”意为“复习、温习”。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2(某市中考)
原文节选: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问题:
这段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解析:
此段出自《为学》,强调“做”与“不做”的重要性。学生需能准确提炼出“实践的重要性”这一核心思想。
三、备考建议
1. 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如“之、其、以、于”等虚词,以及“曰、云、谓”等动词。
2. 多读经典短文:通过阅读《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作品,提升语感。
3. 强化翻译训练:将文言句子转化为现代汉语,注意语序和语气的转换。
4. 关注文章结构: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层次和表达意图。
四、结语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既是对学生文言基础的检验,也是对其综合理解能力的考查。通过系统复习与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有效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本文能为正在备考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祝大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