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奇特,甚至让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神奇食物。但实际上,这是一道源自民间的传统甜点,因其外形酷似蛤蟆张嘴吐出蜜糖而得名。虽然名字有点“吓人”,但它的味道却十分甜美,深受老一辈人的喜爱。
一、食材准备
制作“蛤蟆吐蜜”所需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糯米粉:200克
- 红糖:100克
- 水:适量
- 食用油(或猪油):少许
- 果仁碎(如核桃、杏仁等):50克(可选)
- 玉米淀粉:适量(用于防粘)
二、制作步骤
1. 和面
将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碗中,加入适量的水,边加边搅拌,直到形成细腻的面团。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水,以免面团太湿难以成型。
2. 蒸制
将面团揉成光滑的团状,放入蒸锅中,大火蒸约15-20分钟,直到表面变得透明、有弹性即可取出。
3. 制作“蛤蟆”形状
将蒸好的糯米团稍微放凉后,分成小剂子,每个大约30克左右。用手搓圆后,用手指在中间压一个小凹槽,模仿蛤蟆张嘴的样子。
4. 加入红糖馅
在每个“蛤蟆”的凹槽中放入一小块红糖,再撒上少量果仁碎,轻轻捏合,确保红糖不会漏出来。
5. 油煎定型
在平底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加热后将“蛤蟆”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煎至两面金黄,表面微微起泡,呈现出类似“吐蜜”的效果。
6. 完成
煎好后捞出,放在厨房纸上吸去多余油分,稍凉后即可食用。
三、口感与特点
“蛤蟆吐蜜”外皮酥脆,内里软糯,红糖的香甜与果仁的香气完美融合,吃起来既有传统风味,又带着一丝趣味性。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更是一种承载着童年记忆的怀旧美食。
四、小贴士
- 如果喜欢更浓郁的甜味,可以在红糖中加入少许蜂蜜或桂花蜜。
- 为了防止粘连,可在煎之前在糯米团表面薄薄地撒一层玉米淀粉。
- 若想让“蛤蟆”更加生动,可以使用模具压出花纹,增加造型感。
“蛤蟆吐蜜”虽名字独特,但其制作过程简单,味道却令人回味无穷。如果你对传统小吃感兴趣,不妨尝试一下这道富有童趣和地方特色的甜点,或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味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