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也。生于东晋永嘉年间,卒于会稽山阴。其父王旷,为晋朝名将,家世显赫,然羲之自幼性情恬淡,不慕荣华,独好笔墨,尤工书法。
少时,羲之常临池学书,日以继夜,不辞劳苦。尝见鹅群戏水,观其姿态舒展,遂悟笔法之妙,遂以鹅为师,创“鹅颈笔法”,后人称其为“书圣”。其书风飘逸洒脱,刚柔并济,楷、行、草皆精,尤以《兰亭序》最为世人推崇。
《兰亭序》乃羲之与友人雅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感怀人生无常,遂挥毫而作。文辞优美,笔墨流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世学者多以临摹此帖为修习书法之入门,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羲之为人谦和,不争名利,曾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然其志不在仕途,常寄情山水,与名士游,谈玄论道,乐在其中。其书法不仅技艺超群,更蕴含文人风骨,后人赞曰:“书贵有神,羲之得之。”
然天妒英才,羲之晚年病重,终年五十九岁。其子王献之亦承父业,善书,然终不及其父之精妙。羲之之书,流传千古,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书法界之典范。
呜呼!王羲之者,非仅书艺之宗,亦为文人之典范。其书如其人,清逸而不失刚劲,飘逸而不失庄重。后人敬仰,莫不效仿。虽岁月流转,其名不朽,其艺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