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临床中,腹股沟嵌顿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尤其多发于婴幼儿群体。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患儿的早期识别和科学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42例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病例基本情况
本组42例患儿均为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符合该病高发于男性的特点。患儿均因突发性腹股沟部位肿块、疼痛、哭闹等症状入院,经医生检查后确诊为嵌顿疝。所有患儿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护理人员需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哭声、体态等来判断其不适程度。同时,家属的情绪波动也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因此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2. 术前准备
在手法复位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器械准备、环境布置等,确保操作顺利进行。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手法复位配合
在医生进行手法复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协助固定患儿体位,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损伤。
4. 术后观察与护理
复位成功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防止发生肠绞窄或肠坏死。同时,注意局部伤口的清洁与消毒,预防感染。此外,还需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喂养、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期随访。
三、护理效果与体会
经过系统化护理干预,4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法复位,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多数患儿在术后1-2天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较短,家长满意度较高。
四、总结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虽然常见,但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真实病例资料整理撰写,可用于学术交流或护理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