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句诗描绘的是初秋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并非现代汉语中“可惜、怜悯”的意思,而是古汉语中“可爱、值得珍惜”的含义。诗人用“可怜”表达了对这个夜晚美景的赞叹与喜爱。
整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后面接的是“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这时候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月亮则像一张弯弯的弓。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充分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细腻、灵动的艺术风格。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其定格,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诗意。
如果你正在学习古诗,或者对古典文学感兴趣,“可怜九月初三夜”及其下一句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是学习古诗词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此外,这句诗也常被引用在描写秋夜、江景或抒发闲适情怀的文章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传播度。